您的位置:首页>要闻 >内容

商业航天到底如何赚钱

2019-06-26 10:07:39来源:亿欧
导读今日,商用航天领域又有一家公司传出已经完成过亿元融资的消息,根据亿欧不完全的统计,这已是商业航天领域今年传来的第七个重磅融资消息。

今日,商用航天领域又有一家公司传出已经完成过亿元融资的消息,根据亿欧不完全的统计,这已是商业航天领域今年传来的第七个重磅融资消息。面对频发的资本动态,亿欧想问商业行业领域究竟如何盈利?过去三年,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。有资料显示,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产业,逐步完成了从卫星设计研制、火箭研制到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“从0到1”的进化过程,商业航天在国内似乎已经形成了自循环的生态系统。尤2018年,该领域频频爆出的融资消息让人不禁感慨,这个赛道是真的火了。根据亿欧的不完全统计,2018年至今,国内不少商业航天领域企业宣布获得了融资:

2018年4月,蓝箭航天宣布获得2亿元B轮融资,并在不久前的11月20日宣布完成了B+轮的3亿元融资;

2018年7月,商业运载火箭企业星际荣耀宣布完成A轮融资;

2018年7月,天仪研究院完成1.5亿元B轮融资;

2018年8月,零壹空间完成了3亿元的B轮融资;

2018年11月,微纳卫星研发公司银河航天宣布完成A+轮融资

……

成立于2015年,专注于微小卫星创新应用、通信系统研发及星座组网核心技术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九天微星,已于2018年9月完成了规模过亿元的A+轮融资

就在今天,36氪和腾讯新闻放出了又一个重磅消息,。该轮融资由A轮领投方天奇创投继续领投,中国远洋集团及三峡集团旗下基金进行战略投资,资金将用于加速物联网星座部署,开展垂直行业规模化应用布局以及终端产品量产。

九天微星选择物联网应用为主要发力点

资料显示,,聚焦于无基站覆盖区域重大资产的监控和数据回传,在星、云、管、端多个维度进行产业布局,计划于2022年完成72颗物联网卫星星座的部署,实现全球广域窄带低功耗物联网终端的实时接入。

报道称,目前九天微星已经完成从卫星设计研制、发射测控、创新应用的商业闭环。而在具体的商业化方面,也将围绕“星座+物联网应用服务”展开,在贵重资产监控、物流监控以及长江流域环境保护领域,卫星物联网存在大量的应用空间。

看似烧钱的商业航天企业究竟如何赚钱?

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,频繁爆出的大额融资消息在吸引了众多关注的同时,也让亿欧不禁想到一个更为现实问题,

答案或许可以从美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中,得以借鉴。

1958年7月29日,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《美国公共法案85-568》,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正式成立,这也预示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开启了新的篇章。

水星计划(Project Mercury)、双子星计划(Project Gemini)、阿波罗计划(Apollo program)、天空实验室(Skylab),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太空项目背后是实打实的巨额金钱投入。

以阿波罗计划为例,它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。而这项计划直到第6次才最终成功,阿姆斯特朗迈出自己一小步的背后,是255亿美元的耗资和超过30万人的研发团队共同参与的结果。

随后,NASA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,除了外挂的燃料贮箱不可回收外,其固体火箭助推器和轨道器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。此外,美国政府还提出了国际空间站(International SpaceStation),星座计划(Constellation Program),火星和土星计划等等。

从1985年到1988年10月间,航天飞机的发射价格增加了85%,即每次发射费用飙升到9000万美元。

但有数据表明,这笔花费完全违背了NASA最初设计航天飞机的预算,也违背了可回收技术是为了节省发射成本的初衷。

因此,NASA试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航天探索。2008年,NASA启动了“商业轨道运输服务”项目,旨在为国际空间站发展商业补给服务。经过招标,NASA最终选择了两家创新能力强的私企,运送货物到国际空间站。而这其中的一家就是今天备受关注的Space X。

除了在运载火箭方面的商业化尝试,美国的通信卫星广播从一开始就是商业化运作的。2010年的时候,美国也颁布了《美国国家航天政策》,用于鼓励和推动商业航天发展计划。

而美国在航空航天商业化方面的探索,也给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。

在政策层面上

,2012年起,我国积极鼓励“军民融合发展”,并在2015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。相关政策发布后,传统的航天企业“国家队”和军工企业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商业航天计划。以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为例,它就是军工企业航天科工集团旗下成立的一家商业化运作的公司。
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地方政府成为了商业航空最坚定的推进者。在泰伯网的一篇报道中提到,全国30多个省市的高层领导中,有12名来自军工和航天体系,十分有助于地方航天产业的发展。

在资本层面上

,2018年的航天发展可以称得上处于商业化落地的上升期。为了推动国内航天商业化的落地,国家层面上实质是估计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的。文章开头列举的那一系列融资消息也足以证明这一点。

在人才层面上

,日渐开放的市场机制实则给了体制内的人员新的选择机会,他们一方面可以选择自己出来创业,另一方面体制内的资源也开始向市场释放,对于双方而言也是一次新的机会。

但到底谁会为卫星服务买单,从业者似乎还在寻找更多的可能性。

目前国内从事商业航天的企业多以卫星为切入点。星河产业集团副总裁、星河创投CEO阎镜予在接受亿欧专访时指出,目前在商业航天领域,卫星应用普遍存在着“通导遥”三种场景模式,分别指代的是通信卫星、导航定位和遥感,通信卫星的使用频次低,导航系统基本算是国家的垄断系统,因此目前有较大机会留给民营企业的是遥感卫星市场。而美国商业遥感卫星企业Planet的成功,也让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遥感卫星,看到了未来的市场潜力。

资料显示,遥感是一种从原理地面的工作平台上,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,然后经信息的传输、处理和判读分析,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,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,而遥感卫星则是将这种技术搭载到了卫星上。

据悉,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,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,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。而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,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、林业、海洋、国土、环保、气象等情况。

从功能上来讲,遥感卫星所能提供的数据服务,看似更多的是一种To G的业务。

现在最大市场还是官方,比如国土资源详查、测绘等。

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、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的一次采访发言也印证了这种观点。在问及商业卫星比较好的应用时,金仲和谈到:“”但同时也有一些比较新兴的有意思的应用,比如在保险公司和期货市场,遥感卫星提供的数据可以对如粮食产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,用以设定保险的赔率或者为市场预设粮食的价格走势。

曾有一名遥感卫星的从业者,在一次论坛上指出,很多商业航天的从业者,本身是做技术出身,对市场的情况也不是那么了解。很多时候是需要服务购买方来告诉他们,这些遥感数据还能应用在什么样子的场景上。

而九天微星CEO谢涛则主要看好卫星物联网的应用

。他在接受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采访时表示,物联网在地面上干的效率不高,因为物是广域分布的,铺设基站显得很不经济,而利用卫星可以提升效率。卫星物联网从技术角度讲不像宽带星座那么复杂,针对的市场需求也更明晰。

此外,目前大多数在做卫星的企业,都在部署建立自己的星座

。如具有微小卫星核心零部件研制生产能力的零重空间,就在计划逐步开展“灵鹊“遥感卫星星座计划,进一步激发更加丰富的运用场景,但因为部署星座是一个更为长期的过程,如何实现商业化还需要进一步探讨。

回到文章问题,其实目前我国商业行业的发展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,技术还在不断完善,落地场景也还需要持续的探索。航天发展的周期很长,对于资本的需求也很高,对于初创企业而言,如何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样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猜你喜欢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