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互联网 >内容

博士毕业后回乡有发展吗(如何看待博士返乡与“返乡体”书写)

2022-06-17 17:00:51来源:
导读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如何看待博士返乡与“返乡体”书写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,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看待

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如何看待博士返乡与“返乡体”书写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,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看待博士返乡与“返乡体”书写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,希望大家会喜欢哦。

我最近两三年一直关注乡村中的传播学问题,看乡村的角度也是多样的,既有从北美留学时从远方想象一个村庄和世界的关系,也有待到村庄里看外面的世界,我的经历也能反映出“博士生”和“乡”的关系。但是如何更简单地描述这种关系呢?

我和探村联盟的几位朋友进行了多次的讨论,在我们的行为又将被贴上“博士返乡”的标签,我们的文章又被称为“返乡体”,甚至有江湖游医要“专治各种返乡体”时,我们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
转载或者合引给用本文内层容请注明来源金于芝广士回答

图片来自网络截图,作者信息参见水印“曹一漫画”

我个人的意见是:我没见过博士自称自己的行为为“博士返乡”,这四个字是媒体报导时为了吸引眼球而用的题目,用博士与乡村刻板印象的反差来引起人们的关注。“博士返乡”以及“返乡体”更像是一个媒体事件。

不人动如意运米习往维严。

探村联盟有很多博士一直驻村,不仅做研究,而且参与乡村建设,因此不能把他们的行为称为返乡,他们是自为的农民阶层,他们笔下的乡村也是复杂而多样的,既有苦难也有希望。

为了配合媒体宣传,我们想了很多词来描述博士在乡村这样一种现象,博士下乡、博士返乡、博士乡建,不一而云。然而“下”和“返”都有含有自上而下的精英意识,用了是要被人骂的,而博士乡建又忽略了农民的自主性,也是用不得的。讨论不决时,“馒头博士”提出“守望”一词,深究其意契合博士与乡村的关系,只是我仍担心这个词夸人行,自己用总有一种端着架子的感觉。

图片来自网络截图

我们虽然像为“博士返乡”正名,但是这背后的批评还是要认真面对的,“博士返乡”的问题包含以下几点:

一,谁来诉说乡村:乡村是多面的,每个人记录的乡村又是不同的,只是博士们写个记叙文还不太犯愁,又具有一定的话语权,因此他们的记录往往被放大了。而农民天天生活在乡村,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,只是发出的声音不如博士大,因此乡村的另外一面被忽略了。谁看谁,谁记录谁背后都是权力。

二,一些经验类的记述唱衰了乡村。乡村是复杂的,有人以城市对比把乡村看成是“病态”的,需要医治的,这个观点有道理,但是也很片面,因为我们看城市也会发现城市也是“病态”的,需要医治的。而且,无端指责乡村“病态”也是基于有一种“正常的,非病态”的乡村假设,但是那种乡村是不存在的。因此,不能为了迎合一些“悲天悯人”的观点就回避乡村可能拥有的苦难,也不能抹去乡村存在的希望。

三,记录乡村的伦理问题。博士返乡发现“乡村衰败”,那么博士们该怎么做呢?是把这些问题卖给媒体换点酒钱还是去建设乡村和改变乡村呢?“博士返乡”被批评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,只说不做,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“成果”,而不惜牺牲农民的隐私,并暴力地呈现农民的形象。我自己的感觉是,你怎么报导你的导师就怎么报导农民,他们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。

探村联盟的博士虽然观点不一,但都弥足珍贵,“馒头博士”、“大鹏博士”等都是一线的实践者,今年这些博士继续会和“乡村”产生联系,当然也会继续有人把这些实践讨论仍停留在“博士返乡”的粗浅层面,我认为该走的路还是要走的,我们更欢迎“乡建”范式的讨论和争鸣,而非陷入“博士返乡”带来的刻板印象中。

争议必然有,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实践也得有,不能听见蝲蛄叫就不种地了。
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猜你喜欢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