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金融 >内容

多地中小学校迎“乙类乙管”后首个开学日 疾控、消防等多部门发布提醒

2023-02-14 18:35:32来源:
导读2月13日,全国多地中小学校迎来开学返校日。这是“乙类乙管”后的第一个开学季。在此前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教育...

2月13日,全国多地中小学校迎来开学返校日。这是“乙类乙管”后的第一个开学季。在此前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说,“开学返校事关近3亿师生的生活、学习和工作,社会普遍关心,各界广泛关注”。

据了解,各地学校的开学时间有所不同,其中中小学由属地教育部门统筹安排,开学时间主要集中在2月初到2月15日。为确保顺利开学,教育部在今年1月举办了全国学校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培训,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,提高学校应对疫情和应急管理的能力。

开学后,如何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?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

第一,确保学生身心健康。开学返校前一周,要求学生居家每日开展健康自测。返校后,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,要动态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,做好健康服务跟进。师生入校时要测量体温,发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。要落实中小学校晨检和午检制度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、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,建立学生健康的信息电子台账,提高校园疾病监测预警的信息化水平。

第二,保障学校正常秩序。中小学校充分做好教育教学准备,没有疫情的地区,学校开学后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,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,合理安排教学进度,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,确保教育教学质量。

第三,增强学校的防疫能力。教育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,支持加强中小学卫生室、保健室的建设,配齐医护专业人员,配备充足必要的药品、医疗设施设备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。

2月13日北京中小学开学 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

建议广生开展自身健康监测并配合学校做好晨午检,如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等症状,不带病到校学习和工作。

坚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注意咳嗽礼仪,规律作息、健康饮食等良好卫生习惯。

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做好个人防护,乘车过程中不要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、眼、鼻等。

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、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因病缺勤缺课登记。如有学生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等症状,及时到学校健康观察室排查,根据病情回家或就医,不带病上课。

此外,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,中小学校要坚持多病共防,目前仍是流感、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,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,通过落实晨午检、严格病例管理、注意个人防护和手卫生、食物严格清洗加工、科学消毒污染物等措施,做好相关疫情防控。

2月13日,北京市中小学开学首日,北京小学学生们陆续到校。新华网 李东煌 摄

缓解“开学焦虑” 家长孩子共努力

相较于假期里的“慢节奏”生活,开学则意味着“舒适区”被打破,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即将到来的改变,出现。具体表现为:

① 晚上失眠、白天嗜睡,睡眠质量不好;

② 出现头晕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干呕等身体不适,到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问题;

③ 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;

④ 情绪不稳定,容易发脾气或掉眼泪;

⑤ 不愿出门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。

当“开学焦虑”来临时,家长们其实不必过分紧张担心,先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再引导孩子静下心来。把开学焦虑当成一种普遍现象,不要因为孩子的一句“不想开学”就方寸大乱,孩子在开学前出现焦虑的情绪,某种程度上说明他在为新学期做着心理准备,他对自己有期待有要求,希望能适应学校生活或者在班级表现出色。作为父母,若能帮助孩子解读到焦虑背后的积极意愿,可能会促使他们更加勇敢地迈出通向学校的脚步。

如果是因未解决的问题事件导致的开学焦虑,如害怕被老师批评、与同学相处不好等人际困扰,父母需要和孩子坐下来,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,一起了解事情的经过,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。看见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努力,帮助孩子重获希望感和自信心,听听孩子解决问题的想法,一起分析利弊,在解决问题中扫清障碍,收获成长。

新学期,当孩子再次面临繁重的学业任务和竞争压力时会免不了抱怨,父母的责备不能帮助其反思成长,反而会加重其负面情绪。

开学焦虑考验的不仅是孩子,也是家长。家长也要觉察和调控自己的情绪,才能做好孩子的情绪缓冲器。孩子需要再次适应学校学习环境,如果回到家被家长的压力和焦虑所影响,可能会导致身心不堪重负。因此,家长自身也要懂得及时放松,转移注意力,不要过于将焦点都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上,应尽可能给予孩子舒适自在的家庭氛围。

海口市中小学迎来开学,小学生向老师敬礼问好(央广网见习记者 赵宏阳 摄)

开学季家长群骗局频发 了解诈骗套路很关键

○诈骗套路有哪些?

1. 地毯式网罗各种群信息

骗子在社交软件上规模化撒网式搜索关键词“班级群”“年级”,就能找到很多这样的群,碰上一些入群无需验证或群管理不到位的群,很容易就能蒙混进群,潜伏在群里。

2. 浑水摸鱼获取进群二维码

有些骗子蹲守在校园门口,通过与其他家长闲聊、套近乎的方式,向家长索要家长群(班级群)的二维码,或者趁机扫描张贴的二维码,混进新生家长会。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“群主确认”功能,骗子就此进群。

3. 更换头像,借机下手

进入家长群(班级群)后,骗子抓住机会克隆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,并冒充老师在群里发送有关“学校收取书本费、资料费、班费”的信息和收款二维码。由于家长群(班级群)的真实性,许多家长见“老师”发布通知后,不但不会有所怀疑,反而立即响应,向骗子提供的二维码转账汇款。

○家长、老师应该怎么做?

家长

1. 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。在家长群(班级群)里,家长如果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“交费”“转账”等信息通知,可通过电话、微信视频等方式核实,不要急于转账、汇款,一旦发现可疑情况,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。

2. 对于涉及个人和孩子隐私的信息,尽量避免发在家长群或者其他公开的网络平台,也尽量不要提及孩子具体的姓名、班级等详细信息。

3. 若有新添加的好友,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。

老师

1. 学校老师要加强联络群管理。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,并实行实名制,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,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。

2. 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,及时清除出群。

3. 要求群成员谨慎发言,不乱发、乱点链接,不轻易向无关人员转发其中的重要文件通知等等。

○开学季,不仅要警惕冒充老师诈骗,下面这三种骗局同样要警惕。

1. “培训班”诈骗

反诈提醒:家长如果收到“孩子”发来的缴费信息,不要急于相信,可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向孩子核实。或者在社交软件上多问“孩子”几句:“咱家附近都有啥?”“你高中老师叫啥?”“你今天吃了什么?”

2. “学费退费”诈骗

“因xx原因退还部分费用,请点击领取!”一些骗子利用伪基站、木马链接等手段,以学校名义发送退费短信,要求家长点击链接或回复个人银行账户信息,进而实施诈骗。

反诈提醒:不要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。

3. 谎称孩子身体不适诈骗

一些骗子以老师身份打电话给家长,谎称孩子身体不适或发生意外急需医药费,在家长慌乱的状态下,诱导受害人打钱。

反诈提醒:收到有关孩子短信时,要保持冷静,先电话联系孩子的班主任或当事人,不盲目汇款。

消防知识很重要 安全时刻要谨记

这里有一份童书书单!国家图书馆权威推荐

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最新发布“四季童读”2023年春季卷书单!面向学前、小学初段、小学高段、初中四个不同阶段,量身打造人文、科普、文学类别的优秀童书书单,更好地满足少年儿童在阅读中的需求。首次公布的“四季童读”春季卷推荐图书包括:《它们和我们(全六册)》《小石匠:云冈的故事》等共计27种。

来源:央广网黑龙江频道、中国新闻网、中国青年报、中国教育报、健康中国微信公号、首都教育微信公号等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猜你喜欢

最新文章